您的位置:首页 > 人物 > 戚增发——命里有时终须有

戚增发——命里有时终须有

发布日期:2016-07-25 18:03:00   来源:骏高尔夫

在少体校毕业后,戚增发成为上海赛艇队的一名选手,1984年获得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冠军,198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赛艇比赛,单人双桨第二,四人双桨第一。1987年,时年20岁的他在参加完全运会后从上海赛艇队退役,对于酷爱体育的他来说,迷失了方向,从上海到广东再回上海,为了生计而寻找工作。


也许是命中注定,改革春风吹满地,从广东吹到了上海。1989年上海市政府,上海体委,美方,日方合资筹建一座高尔夫球场,因此上海体委推荐了100多位退役的运动员去参加选拔考试,最终戚增发误打误撞的进入了高尔夫领域,成为10名练习高尔夫的幸运儿,结识了启蒙教练香港的梁汉文。那座改变他命运的球场就是今天的上海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,也是新中国长三角的首家球会。


从1994年开启职业生涯到2008年汇丰冠军赛告别职业高坛,戚增发拿了十多个中巡赛亚军,只差一步到罗马。球员时代我就与他相识,在赛场上最后一次见到他是2008年中巡赛上海锦标赛,自球员时代给媒体的印象就是能言善侃,对高尔夫有独到的理论和见解,被誉为“上海滩发哥”。当阔别多年笔者再次在上海见到他时,一切还是那么熟悉,“岁月如梭,声音如故。”


“我跟许多孩子的家长建议过,青少年要培养兴趣,不要在乎成绩,也不要强迫孩子走职业这条路,如果天赋不够,即便勉强考上了职业球员,也不可能夺冠。在1998年以前,我们这一代都没有感受到自己是球星,那时国内职业比赛出奇的少,没有赞助商,没有资金,没有场地训练,没有经纪人,所以我最有发言权,这条路并不好走!我之所以有独特的训练方法,就和当年没有体能教练有关,打高尔夫必须有悟性。挡在成材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心理素质和稳定性!中国的孩子成年以后就“伤仲永”了在我看来除了这两个问题外,还有身高因素。现在国际高坛趋势:必须身高臂长,必须要开球远。因为球具越来越发达了,大家都打得远,球位离果岭越近就可以用越短的杆进攻果岭,那稳定性当然高,成绩自然好。所以如果我决定把某个小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,就必须先见见他父母,看其家人的身体情况,如果条件好,从十五六岁开始练习,都有极大可能成名,前提是科学训练。”发哥一边喝着咖啡,一边指点江山。


“无论中高协脱钩与否,不管是否向民间组织方向发展,它的地位都不能代替,就像中高协每年都组织职业比赛和业巡赛一样,提供的是两个平台。而作为经纪公司,我认为也应该分为两个职能,第一,签约球星并提供商业机会。第二,也要自己造星,签约有潜质的球员培养。比如我球员时代的赞助商Titleist就有自己的青训营。我除了曾经是一名职业球员,还做过球会的总经理,国际品牌球具的中国总代理,工程管理等工作,每年我们第一代球员都会在中山温泉聚一聚,畅谈高尔夫产业,希望给球员退役后指引一个新方向。我希望做一名全能的高尔夫职业经理人,为投资商做资产保值。培训是这个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虽然在目前来看,近五年中国男子球员没有拿到PGA巡回赛参赛卡的能力。”

当我询问发哥能不能合作一起搞培训时,得到了爽快的答复,他说他就是上海人,国际大牌球具的在华总部都在上海,这说明未来的市场是可以期待的,他也愿意把毕生绝学都无私的奉献给球友和孩子们。在发哥为我刊写“杂志寄语”的时候,我曾经问他有什么遗憾,虽然他口中说没什么遗憾,但我能体会到职业生涯缺少一个冠军,且这种遗憾永远不能弥补的那种心情,我想这才是他如此看重青少年培养的根本原因。


在采访的最后,我提议要给他拍两张照片,虽然他早已不是职业球员,可还是习惯性的把摘下来的帽子重新戴上了,无论那个牌子是否依然还赞助他…..

骏高尔夫APP (安卓版)